年底冬奥“冰场”落成,赛后变冰雪乐园
发布时间:2025-09-19
[返回]
年底冬奥“冰场”落成,赛后变冰雪乐园
在繁忙的中关村南大街旁,一座新崛起的六边形建筑近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这并非只是一座普通的建筑,而是北京2025年冬奥会首批开工的场馆之一——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,人们亲切地称它为“冰坛”。
这座场馆自1968年至2008年间的不同建筑风格中脱颖而出,它的建成不仅标志着我国冰雪运动的新起点,更是未来冰雪乐园的雏形。历经两年的精心打造,“冰坛”将于年底完工,不仅将成为国家队训练的基地,也将成为全民健身和普及冰上运动的场所。
随着“冰坛”的加入,首体运动园区将形成一个以竞赛场馆、训练场馆和配套设施为核心的新格局,其中包括首都体育馆、首体综合馆、首都滑冰馆和运动员公寓。这一举措体现了北京在冬奥会场馆建设上对赛后利用的深思熟虑,旨在利用奥运遗产激发公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。
据统计,北京目前已拥有37处室内滑冰场、41个冰面、53座室外滑冰场地和20家雪场。随着冬奥场馆的建成,北京将迎来冰雪运动发展的新高峰。根据国家政策,全国将加大群众冰雪设施建设,预计将有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,北京作为双奥之城,无疑将引领这一运动的风潮。
“冰坛”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成为一道风景线,其内部设计也颇具匠心。总建筑面积达3.32万平方米的综合训练馆,设有标准冰场、陆上训练场地、科研医疗康复用房、运动员宿舍和餐厅。其外立面幕墙由金属铝板和玻璃幕墙组成,每一块挂板都是量身定制,误差控制在毫米级。
在施工过程中,技术人员克服了诸多难题,如异形柱的穿钢筋和混凝土浇筑等。特别是“冰坛”的钢结构,总量达1900吨,其中屋顶钢结构重达200吨,相当于5架空中客车A320飞机的重量。通过精细的施工和精确的安装,这座“冰坛”完美呈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。
“冰坛”的冰壶场地采用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制冷技术,可实现与速滑场地的自由转换,为运动员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场地选择。这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,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元的冰雪运动体验。